很多人在買房的的時候,會看到房屋結構是砼結構,卻不知道砼結構是什么樣的結構,其實砼結構就是混凝土結構,在工程界里,很多時候都會把混凝土叫做砼,而砼也就成了混凝土的另外一個名字,這個字是1953年才被創造出來,專門用來代替混凝土的,那么為什么工程界要把混凝土叫做砼呢?
以前搞工程的時候,沒有電腦,所有的設計數據都需要用手寫,而混凝土的使用率非常的高,可是混凝土三個字出現頻繁,字寫起來也麻煩不好寫,于是結構學專家蔡方蔭就在寫混凝土的時候,用人工石來代替混凝土,混凝土可不就是人工制作出來的石頭嗎?但是人工石只是寫起來簡單了一點,還是很占空間,所以后來就合成為一個字,就是砼了。
砼字就是人工石結合起來的一個字,表達的意思也是混凝土,可是讀音卻和混凝雨沒什么關系,和銅同音。這是因為在歐洲的一些國家,混凝土的發音帶有砼的讀音,為了方便以后再國際化工程上的交流,于是砼字的讀音就被確定為“tong”了。
可是造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砼字剛剛被痛如實用的時候,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,只有熟悉蔡方蔭的人才知道這可能是混凝土的意思,雖然簡單方便,可是沒有大范圍的投入使用,直到1958年,文字改革委才認同了砼字的法定地位,正式宣布在建筑工程中砼字和混凝土表達一個意思,并且可以寫入合同。
有些人把混凝土車叫成砼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,在某種意義上,混凝土就是砼,砼就是混凝土,不得不佩服前輩們為建設祖國做出的巨大努力啊,為了更方便的使用混凝土還專門創造出來一個字,這也說明了漢字的靈活性,不知道大家覺得砼字使用起來會不會更方便呢?